鯊魚骨珠
登錄號 | T0030672 |
---|---|
年代 | 臺灣鐵器時代 |
材質 | 骨 |
出土地 | 十三行遺址 |
詳細地點 | 新北市八里區頂罟里 |
尺寸 | 厚1.6公分,直徑3.2公分,孔徑0.8公分 |
說明
出土於十三行遺址之貝塚,距今約1800-800年前,屬鐵器時代。
以灰鯖鮫的脊椎骨製成,於中心位置穿有一孔,周緣修整平滑,側面可見其骨質結構,一般認為屬裝飾之用。
灰鯖鮫又稱尖吻鯖鯊,臺灣南部、北部、東北部及東部海域均有分布,體型大呈紡錘型,性兇猛,經濟價值高,現代主要以流刺網及鏢旗魚法捕獲。學者們推測十三行文化人群的漁獵方式,包含使用漁網圍捕海魚、乘坐獨木舟或竹筏用鏢槍捕魚,而鯊魚極有可能是用鏢槍捕獲。
該遺址出土的魚骨很多,並將其作為工具或飾品的材料,說明魚類是當時主要食物來源之一,以及靈活運用海洋資源的文化特色。
以灰鯖鮫的脊椎骨製成,於中心位置穿有一孔,周緣修整平滑,側面可見其骨質結構,一般認為屬裝飾之用。
灰鯖鮫又稱尖吻鯖鯊,臺灣南部、北部、東北部及東部海域均有分布,體型大呈紡錘型,性兇猛,經濟價值高,現代主要以流刺網及鏢旗魚法捕獲。學者們推測十三行文化人群的漁獵方式,包含使用漁網圍捕海魚、乘坐獨木舟或竹筏用鏢槍捕魚,而鯊魚極有可能是用鏢槍捕獲。
該遺址出土的魚骨很多,並將其作為工具或飾品的材料,說明魚類是當時主要食物來源之一,以及靈活運用海洋資源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