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現場】吃飯不如吃西米露(?)

前往網站
編譯/葉乃婕

Sago-Type Palms Were an Important Plant Food Prior to Rice in Southern Subtropical China

  中國飲食「南米北麥/麵」似乎是一種既定的印象,但是在米、麥馴化之前,人類是吃什麼東西過活呢?最近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為主的研究團隊提出,5000年前中國南方居民的主食可能是「蘇鐵」類的植物!蘇鐵的莖幹中含有大量可食用澱粉,即是俗稱的「西米」(Sago)或「西谷米」;由於外型長得像棕梠樹,英文就叫”Sago Palm”(西米棕梠)。

  中國南方─長江中下游地區屬於亞熱帶氣候,其酸性土質並不適合植物遺留的保存,如此的自然環境對於研究史前人類飲食是一大阻礙。這次研究人員取中國南部沿海遺址石器標本上的殘留物進行澱粉和植物矽酸體分析,發現西元前3300年到2500年間,當地居民大量地食用蘇鐵、香蕉、橡實、薏仁等植物,其中「蘇鐵」類所佔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研究團隊表示,由於亞熱帶具有豐富的澱粉類植物,因此中國南方要轉型為勞力密集的稻作,其過程應該相當緩慢。
 
圖片來源

中研院 植物標本館
 
原載於痞客邦南無考古大菩薩,2013年5月14日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