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考古現場】奈何島上嘆奈何──聖赫勒拿島的黑奴墓葬

前往網站
  英屬聖赫勒拿島(Island of St. Helena,圖一)位在西非與南美洲間的大西洋上,是往返兩洲甚至歐洲的一個中繼站。島上最為人知的監禁者恐非拿破崙莫屬,他於1815年流放到此後至1821年去世都未曾離開。近年考古學家在島上發現一片墓地,埋的是一群比拿破崙稍晚上島,但同樣上島後就出不去的人。

內文圖片 
  19世紀初英國廢除了奴隸貿易,但還是有成千上萬的黑人從非洲被買或被綁架來販賣。為此英國皇家海軍(Royal Navy)成立一支來往於西非沿岸的巡邏隊,專門扼止這種貿易行為,半個多世紀間就抓到1600多艘奴隸貿易船,並釋放15萬名左右的黑奴。

  聖赫勒拿島的地理位置,讓它在此行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埋葬在這片墓地裡的人,就是1840~1872年間,英國皇家海軍從奴隸貿易船上釋放的黑奴。他們原該被送回非洲的家園,但船上及島上的居住環境極其惡劣,使得許多人死在船上或登陸不久就過世,估計至少有5000人長眠於此,他們暫居的Rupert’s Valley還因此被稱為「屍谷」(”a valley of dry bones”)。 83%的死者是小孩、青少年及青年;理論上年紀越小的奴隸,工作年資越長,因此這個年齡層的人是人口販子優先尋求的對象。這些小孩跟青年離開非洲才數週,就死在聖赫勒拿島上再也回不去了,可以想像這種奴隸運輸方式有多麼殘酷了。這些人的死因難以確認,因為當時奴隸船上常見的脫水、痢疾及天花等疾病無法從骨學分析得知,不過骨學研究倒是指出他們普遍患有壞血病。此外有些人曾遭受暴力對待或槍殺。

  從門齒的各種刻鑿方式可知這些人來自不同文化,有些還幸運地保留了手觸及各式珠子(圖二)等飾品。這很不容易,因為在他們被運上貿易船前,會被強剝掉身上的飾品。此外墓葬中也發現緞帶等織品,甚至出土不少可能作為奴隸名牌或編號的金屬標籤。最悲慘的是,儘管這些黑奴來自不同部落或文化,但他們有個共同信仰,相信亡魂無法涉水而過。也就是說他們到死還是回不了一水之隔的家鄉。
內文圖片圖二:各式珠子
 
  出土的人骨及其遺物目前存放主持本次發掘的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2013年將至利物浦的國際奴隸博物館(International Slavery Museum)展出,之後隨及運回聖赫勒拿島重新下葬。

  相關報告已發表在2011年英國考古學協會的出版物上,ISBN為:978-1-902771-89-2
 
原載於痞客邦南無考古大菩薩,2012年3月23日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