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歐考古現場】羅馬帝國時期的飲食相關疾病

前往網站
編譯/葉乃婕

  現代人可以隨時到醫院檢測自己是否有過敏和各種自體免疫疾病,但是如果生活在2000多年前就沒有這麼方便了。羅馬第二大學(University of Rome Tor Vergata)的生物人類學者Gabriele Scorrano博士(好像有點帥...)與幾位同事結合了穩定同位素分析和人骨學研究,發現一位古羅馬時期的少女很可能就患有乳糜瀉(celiac disease)一類的疾病。
  
  這名女性來自義大利托斯卡尼地區的海岸遺址Cosa,約在20歲風華正茂的時候死亡,身高僅140~145公分,有明顯的營養不良和骨質疏鬆症狀。值得注意的是,伴隨出土的隨葬物包括黃金和青銅飾品,顯示她的生活是應該較為富裕的,取得高質量的糧食不會有太大問題,所以上述病徵並非貧窮、飢餓造成。

  Scorrano團隊對Cosa遺址和同時代鄰近遺址出土的人類和動物遺骸進行氮和碳同位素分析,結果顯示少女骨膠原蛋白中δ13C和δ15N數值和其他人很不一樣,肉類和淡水魚在她的飲食中所佔的比例相當高,這才導致嚴重的營養不良。因此,研究團隊懷疑女子其實是乳糜瀉患者:當她把其他食物和穀類製品一起食用時,穀物中特定蛋白質會阻擾小腸的運作,使得身體無法吸收足夠的營養,進而影響到骨頭中同位素的組成。雖然同位素數值異常也不排除是偏食引起,但是因為偏食而死的代價未免太高啦!

  現代醫學通常會建議乳糜瀉患者避免攝取穀類、或選用去除麩質的食品,不過這對於古羅馬居民幾乎是不可能任務,而且當時也還沒有意識到類似疾病的存在。女子小腸長期受損,再加上一連串的併發症,最終危及性命。
 
  論文今年已在《美國體質人類學期刊》正式發表。
Palaeodiet reconstruction in a woman with probable celiac disease: A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of bone remains from th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Cosa (Italy)

  乳糜瀉小介紹:為何吃麵包也會拉肚子?
 
原載於痞客邦南無考古大菩薩,2014年5月19日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