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考古現場】考古發掘工作數位化
前往網站編譯/葉乃婕
以後的考古學家可能再也不用親自動手發掘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Digital dig: The scanning technology revolutionising archaeology
最近英國南安普敦大學(Southampton University)開發出一種新的數位科技,透過目前歐洲最大型的高能量掃描儀器,考古學家可以仔細檢視尚未發掘出土的材料。其解析度之高,連比人類毛髮還細小的遺留都能找到。利用軟體重建地層的3D模型來從事研究,不僅能夠讓考古遺留保存在最原始的埋藏狀態,發掘工作也不必再受限於現實因素而延遲。
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Graeme Earl和Mark Mavrogordato,以及任職於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的Alexandra Baldwin已使用這種技術對一件由英格蘭西南地區(Chiseldon, Swindon)所出土的大釜進行解密(請見網站影片)。
---
大菩薩按:
哇~ 科技的進步真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目前看來,實際的發掘工作仍是無法取代的,但是如果能採用新技術作為輔助,對於保存考古脈絡(context)和考古遺留的狀態都有很大的幫助。
想到當年史語所的老前輩們在發掘小屯遺址YH127坑甲骨柱時候的情景,儘管沒有先進的科技,考古人員仍然絞盡腦汁想出最好的方法來進行發掘工作。大菩薩對於他們的崇敬之情又加深了!
請見”祝YH127生日快樂~ Happy Birthday to YH127”
原載於痞客邦南無考古大菩薩,2013年2月1日發佈。
以後的考古學家可能再也不用親自動手發掘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Digital dig: The scanning technology revolutionising archaeology
最近英國南安普敦大學(Southampton University)開發出一種新的數位科技,透過目前歐洲最大型的高能量掃描儀器,考古學家可以仔細檢視尚未發掘出土的材料。其解析度之高,連比人類毛髮還細小的遺留都能找到。利用軟體重建地層的3D模型來從事研究,不僅能夠讓考古遺留保存在最原始的埋藏狀態,發掘工作也不必再受限於現實因素而延遲。
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Graeme Earl和Mark Mavrogordato,以及任職於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的Alexandra Baldwin已使用這種技術對一件由英格蘭西南地區(Chiseldon, Swindon)所出土的大釜進行解密(請見網站影片)。
---
大菩薩按:
哇~ 科技的進步真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目前看來,實際的發掘工作仍是無法取代的,但是如果能採用新技術作為輔助,對於保存考古脈絡(context)和考古遺留的狀態都有很大的幫助。
想到當年史語所的老前輩們在發掘小屯遺址YH127坑甲骨柱時候的情景,儘管沒有先進的科技,考古人員仍然絞盡腦汁想出最好的方法來進行發掘工作。大菩薩對於他們的崇敬之情又加深了!
請見”祝YH127生日快樂~ Happy Birthday to YH127”
原載於痞客邦南無考古大菩薩,2013年2月1日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