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主題 台灣歷史紀行-芝山岩

前往網站
引述
分享人:中研院史語所數位知識總體經營計畫考古分項助理  陳泰穎
台灣歷史紀行-芝山岩
 
小時候我的家,就住在士林芝山岩的附近,
在星期天(那時還沒有周休二日這回事)的早上六七點
我的父母總是會把我和我姊從床上拖起來
到芝山岩去”爬山”
每次我總是心不干情不願
完全是看在不用吃家裡制式早餐(去芝山岩,就會改吃豆漿,不用吃麵包)的份上
才乖乖就範
所以,對小時候的我
芝山岩只是一個為了早餐菜單變化而虛應故事的存在
陡坡、怎麼也爬不完的階梯
一大堆對我的血液躍躍欲試的蚊蟲
都讓我對芝山岩生不出由衷的欣賞之意
 
不過,也許是因為我搬了家
兒時的經歷逐漸成為心中百寶箱裡面的珍寶
又加上工作的關係
於是我又再度回到了芝山岩
去工作、去重溫舊夢
也是去回顧我私人與台北的歷史
 
從前我們家因為路徑的緣故
總是從芝山岩靠陽明醫院的北隘門上山
所以大家熟稔的芝山公園入口處
對我來說還真有種”不知有漢、焉知魏晉”的新奇感
而這次我也循著小時候的步伐
重新登上了北隘門
 
根據文史工作者的考據
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左右
從中國福建來的漳州與泉州人
經常為了土地、資源與他們的氣概尊嚴
糊裡糊塗地就開戰
清朝政府也制不住他們
有一度
漳州人大居劣勢
只好把家眷老小帶到芝山岩上
並且修築了防禦工事與隘門
免遭滅門滅族之禍
換句話說
今天清幽的芝山岩
在一百五十年前
卻是一派難民營景象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
這些漳州人也總算撐過了戰亂
而北隘門的存在,也就見證了漳州人在漳泉械鬥時期勉力求生的歷史
 
我信步走向了惠濟宮
在路旁卻赫然發現
小時候完全沒有在意的位置
因為芝山岩的大整頓
居然露出了個近代陸軍的迷彩碉堡
在1945年二戰結束
中華民國受盟總委託來台辦理受降事宜
沒想到一待就變成”總統也跟著來”、”中華民國在台灣”了~
那時,蔣中正總統的官邸就位在士林
芝山岩的位置,恰好可以遠眺蔣中正的寓所
為了不讓萬惡的共匪間諜有機會傷害總統
中華民國國防部便徵用了芝山岩
在上面部署部隊與砲台
護衛總統的安全
這些迷彩的碉堡,就是台灣威權時代
為了護衛國家中樞的遺跡
 
惠濟宮儘管也有有趣的故事
可是因為不在我這次工作的範圍
只好匆匆帶著靈驗神力的見證離去
各位,我發誓
惠濟宮真的很靈
我自己拜拜就上台大
我幫我學妹求平安學業符,她也考上研究所
超靈驗~
 
也許是有些忌諱
我並沒有拍下同歸所的影像
不過我還是帶著點敬畏的心情
用雙手朝同歸所拜了兩拜
根據傳說
在公元1786年林爽文之亂時
清朝政府軍北上追剿叛賊
地方老弱為了躲避戰禍,便相約到芝山岩山上避難
但是亂兵仍然上山,劫掠、屠殺了手無寸鐵的人民
劫後餘生的地方鄉民,便將他們不幸喪生的同胞遺骨
收拾起來埋在同歸所這裡
很難想像
兩百多年前的芝山岩,竟是一座殺戮戰場
 
在同歸所過去幾步路
便是芝山岩有名的六氏先生之墓
公元1895年,清日戰爭結束
台灣依照馬關條約的協議被讓渡予日本
儘管台灣民眾對清朝政府始終缺乏發自內心的敬愛之心與認同感
但是在漢族民族主義的驅動之下,對於異族日本倒是一點好感也沒有
所以各地的反抗,在日本領台的前幾年,始終風起雲湧
在1896年1月
台北地方的反抗軍,便組織了一次起義
當時有六位來台教授日文的日本老師
由於擁有日本官員的身分
因此也在芝山岩附近遭到殺害
日本政府為了紀念這六位犧牲的教師
並且向台灣人民灌輸新的國族認同意識型態
於是便在芝山岩將這些老師們風光大葬
並且樹立事件紀念碑與神社
以資紀念
而紀念碑上的字,還是由日本著名首相伊藤博文所提
 
在1945年國民黨政府來台之後
曾經下達了”拆除本省日偽碑塔”的嚴令
日本神社自然不存
但是六氏先生的墳墓與紀念碑
居然還留存著
也算是一點小小的奇蹟了
只是在1990年代
中華民國與日本關係因為釣魚台、歷史問題緊張時
曾有中華民族主義者循線找到了芝山岩上的六氏先生之墓與紀念碑
狠狠地潑上了象徵血與死亡的紅漆
所以儘管經過洗刷、今天的六氏先生紀念碑上
仍然可以看到一派淡綠與鮮紅的組合
民族主義,在今天的台灣,也還是台灣某些人心靈思維的重要指導
幸好大部分的台灣人,已經不再那麼不理性了
畢竟政府與國旗來來去去
芝山岩的老樟樹還是屹立在山頂一角
靜靜地在陽光下看著人間流轉
今天我們的激昂
過了十億年之後,也只是宇宙中的一瞬間、一小點
 
我的時間無多
便信步由”百二崁”下芝山岩
百二崁道
其實也和芝山岩的神社很有關係
日本政府在神社建成之後
便大量動員小學生前來芝山岩神社參拜
如此才能讓他們接受到皇國精神的恩澤
日本式的神社建築
有趣的一點就在神社經常可以建在清幽之地
神社前長長的參道
也能夠讓參拜者有效地轉化心靈情境
漸趨肅穆
那時的小朋友們
就得從陡峭的百二崁道
爬上階梯,才能抵達他們的目的地
我從百二崁下山時
恰好有兩位打著赤膊的阿伯
帶著他們的愛犬由山下爬到山上、反覆了好幾次
這也是不錯的運動吧~
 
下了山右轉
便是芝山岩的考古探坑實驗室
現今台北盆地的文史工作導覽者
常常流傳著一句話
“來到芝山岩,就像是瀏覽過一次台北盆地的歷史”
這是因為芝山岩除了歷史時期的遺物之外
也擁有許多史前時代人類的腳跡
公元1896年,日本學者粟野傳之丞氏
在這裡首次撿到了史前人類的石器
這是台灣第一個以近代科學考古方法調查的遺址
這件事實,使得芝山岩成為台灣考古學史上的聖地
不過由於經費與人力的限制
因此不論是戰前或是戰後的考古學研究
都還沒有針對芝山岩進行有系統的考古發掘
直到1980年代
芝山岩旁的雨農國小興修校舍時
考古學家才發掘出了大量的考古遺物
這大約是距離今天三千餘年前的人類
在此活動的遺留
那時的人們
除了傳統新石器時代的漁獵與採集之外
他們也懂得種植稻米來填飽肚腸
這些芝山岩人,也懂得使用陶器,並且還會用植物纖維編成繩子
作為生活用具
 
在2000年左右
考古學家劉益昌先生
在芝山岩山腳下發掘出了一具兩千五百年前的人骨
恰恰屬於芝山岩文化時代
由於劉益昌先生所選擇的考古發掘點
擁有非常完整、自近現代一直到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
台北市政府便決定把那座考古探坑保留起來
作為台北歷史教材
以前大學時代,我曾和我的父親以及台大人類學系的同學們一起去參觀過一次
這次算是重溫舊地
可惜考古探坑展示館因為人力的缺乏
只有在假日的短時間開放
所以我也只能透過玻璃帷幕
看著裡邊完整的台北歷史發呆
不過在雨農國小、沿著芝山岩一線的圍牆上
校方倒是把芝山岩考古學文化做了最好的應用
他們把芝山岩的考古歷史、史前人類的生活
都用鑲嵌馬賽克裝飾在牆上
所以只要沿著那堵圍牆走
你就可以明白古人在這裡的生活
 
我帶著一瓶從腳踏車阿伯那裡買來的礦泉水
慢慢地往陽明醫院、我停車的方向走去
在行政區上
芝山岩附近是台北市士林區的”名山里”
也許是1990年代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推波助瀾
名山里的里民們
對自己的社區非常有自信
在芝山岩的山腳下
處處可見”疼惜芝山”的地磚
與”台北尚(台語,最之意)有感情NO(日文)社區”
而有趣的是
名山里的里民活動中心
除了華語之外,還有日文的大幅看板
跟大家說明這裡是哪裡
天母一帶固然日本僑民甚多
不過就算在中山北路六段日僑學校附近
也少有這樣日文看板與華語同樣大小的情形
我想走遍所有的華人國家
大概也只有台灣會有這種光景吧~
 
 原載於痞客邦南無考古大菩薩,2007年1月5日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