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也考骨?】

前往網站
撰文/陳以琳
 
  考古學家到底挖不挖死人骨頭?且聽大菩薩向你說分明……
 
  身為一個考古學家,最常被問到的問題莫非是以下兩個了──「你們是專門挖死人骨頭的嗎?」和「你有沒有挖過恐龍化石?」。如果你也對上述兩個問題感到納悶,那麼請你一定要好好讀一下今天的這篇文章。

  考古學家到底考不考「骨」?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在考古發掘中,考古學家有機會碰到史前時代或歷史時代的人類遺骸,它可能來自一個祭儀用的殉葬坑,甚或一處曾見證殺戮的古戰場,不過殉葬和戰場在台灣比較罕見,考古學家最常見處理的是墓葬,也就是古代的墳墓啦。

  「墓葬?所以考古學家真的會撿骨囉?」

  嗯……讓我這樣回答你。考古學家會對出土的人骨進行各式的記錄、測量、繪圖、拍照,也會把人骨分別收藏,以利後續的研究。把遺骨放入甕中、或者焚燒後放入骨灰罈、送進靈骨塔等等,恕不包含在考古學家的服務範圍內喔!
  
  「那這些人骨可以到底用來研究甚麼呢?難道是像CSI一樣鑑定死因嗎?」

  用CSI來類比體質人類學家的工作,倒是挺貼切呢。根據出土人骨本身的特徵,體質人類學家可以判斷這位「屍主」的性別、死亡時的年齡和可能的死因。如果對人骨或牙齒進一步採取檢體,還有可能用DNA追溯他的親屬血緣、用同位素分析討論他的飲食習慣呢!

  至於考古學家,則是能由人骨出土的脈絡,包括其周遭的遺跡與遺物等,推敲這位「屍主」的屍骨曾經過哪些處置,研究他被埋葬之時所穿戴的物品,以及有哪些隨葬品陪著他入土為安等等。像是新北市十三行遺址出有大量的側身屈肢葬,常見的陪葬品則有陶罐、鐵刀、玻璃環等;台東的卑南遺址出現了大量的石板棺墓葬,並有以各式玉器隨葬的現象;在台南南科園區內的大湖文化遺址,則可發現男性以網墜陪葬、女性以紡輪陪葬、嬰兒用陶甕埋葬的情況。這些各地區、各時期不同的埋葬習俗,反映了史前台灣各地人群的多元文化。

  說了這麼多,以後有人問你考古學家是不是專門挖死人骨頭的,你知道該怎麼回答了吧?!至於考古學家挖不挖恐龍化石……下一篇文章繼續為你解答!
--
延伸閱讀:
邱鴻霖,「解碼『原南島』- 清華大學參與『亮島人』研究報告」,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簡訊第356期
發現亮島人 南島語族起源前推>,2014,《中央社》,2014/09/29
林秀嫚,<骨頭的世界:以烏山頭遺址為例>,數位文化電子報第16期,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林秀嫚,「骨頭好好玩」,芭樂人類學 2010.11.08
林秀嫚,「考古學研究的科學趣味:看骨頭說故事」,科學發展 489: 20-25
 
原載於痞客邦南無考古大菩薩,2015年3月3日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