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考古專題】澎湖「將軍一號」出金幣?吼,是銅錢啦!

前往網站
撰文/陳以琳

  談到台灣的水下考古研究,自然必須提到名氣響叮噹的「將軍一號」。1995-98年,國立歷史博物館於澎湖海域進行古沉船調查與發掘,並在望安將軍海域發掘了「將軍一號」。這次的工作,是台灣史上第一次學術性的水下考古發掘,意義非凡。

  「將軍一號」,這麼氣勢驚人的船名,究竟裡面出土了甚麼好東西呢?細數發掘成果,共出土了各類文物284件,以日用陶瓷器居多,不特別精美。而其中有 一件清代的「乾隆通寶」,根據形式判斷為乾隆五年於福建省鑄造的銅錢,這枚銅錢幫助了考古學家能對沉船進行相對定年,將「將軍一號」的年代定為清中葉。

  除了清代銅錢以外,因為海底缺氧的環境,使有機質的遺物得到良好的保存,「將軍一號」也出土了在一般考古遺址中較少見到的紙張(上頭無字,可能是用來塞罐口的紙墊、或者上廁所時用的草紙)、麻繩、橄欖核、木炭等等,十分特殊。

  這就是水下考古的實際樣貌,樸實無華,沒有金光閃閃、瑞氣千條的海底寶藏,是不是跟客倌您想像中的差距很大呢?其實對考古學家而言,遺物的研究「價值」永遠是遠遠超越它的市場「價錢」的,哪怕今天發現的是尋常百姓的日用陶器,在考古學家心中也跟金器玉器一樣重要!

延伸閱讀:

潛進歷史–水下考古:將軍一號的故事

原載於痞客邦南無考古大菩薩,2015年3月13日發佈。